欢迎光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六届十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纪要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六届十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2007年9月21~9月22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常务理事有胡逸民、陶祖莱、董秀珍、俞梦孙、杨国忠、顾汉卿、奚廷斐、冷希岗、王智彪、樊瑜波、郑全录、刘保延,分会主任委员有姜宗来、张积仁(温居一代)、赵钢(王津存代)、许正平(曹兆进代),学会办公室主任王金新、学报编辑部主任彭屹列席会议,刘德培、方祖祥、曹谊林、杨虎、杜智、

曲凤宏、黄从新、康永军、万明习、陶笃纯、陈武凡、郑筱祥因事请假。

9月21日晚由学会副理事长陶祖莱教授主持召开预备会议,原则通过本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议程。

9月22日会议由胡逸民秘书长主持。会议就以下问题进行了汇报与讨论:

一、胡逸民汇报了学会的外事活动情况。1. 2007年3月举行的第三届全球华人生物医学工程学术会议。学会组织了三十人参会,展示了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最新进展,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重视。大会决定第四届全球华人生物医学工程学术会议2009年在香港举行。学会将积极参与会议的组织筹备工作及时与香港沟通联络。2. 2008年4月将在北京举行第七届亚太地区生物医学工程学术年会,筹备组织工作正在抓紧进行,计划争取400人参加会议。已初步确定各分会场负责人并决定增加“计算机辅助手术”分会场。会议的经费尚有缺口,会议商定由各分会协助总会组织好参展厂商,增加收入,决定由俞梦孙院士与胡逸民秘书长负责策划落实。

二、顾汉卿汇报了学术委员会关于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规划的一些意见。1. 学科关注的重点宜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转向与人类健康相关的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2. 根据文献、学科发展史、学科发展的需求建立学科的学术分类,规划出相应的二级学科与三级学科,并关注新的学科领域的出现。3. 规划和国家计划注意衔接,以加强规划的可操作性与可实施性。4. 学科规划与科普规划有机衔接。5. 加强每年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综合报告的撰写工作,为规划制定奠定基础。学科规划由陶祖莱副理事长、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负责。

三、顾汉卿汇报了中国科协对我学会“学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中期检查的情况。学会从1. 动员广大会员参加学会改革、创新。2. 改革学会的运行机理,完善学会《章程》,健全学会规章制度。3. 调整与完善学会办事机构。4. 调入专人、加强学会网站建设。5. 以新的方式筹备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换届改选工作等方面做了汇报,科协对我学会的改革工作给予了肯定,我学会正式作为国家科技学术性社团的改革试点单位。会议对项目组和秘书组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并希望进一步按中国科协与民政部的要求推动和搞好学会的改革。

四、奚廷斐汇报了2008年第七次会员代表的筹备情况并就理事候选人等问题展开了讨论。根据中国科协及民政部对改革试点单位的要求,此次代表大会名额及理事候选人人数按分会及地方学会的会员人数推选,会员代表的任期与理事会一样,并设会员工作委员会,主任也由代表大会选举。学会的挂靠单位改为支持单位。理事长人选从全国范围推选。引进竞争机理,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候选人选举前进行竞选讲演,阐明任职目标及采取的措施,通过直接选举的方式选举学会领导,学会从下届起试行“三理事长制”。以上措施是学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项目的主要内容,已得到中国科协及民政部的肯定,常务理事(已征求未到会常务理事意见)一致通过了《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和会员工作委员会主任选举办法》、《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产生办法》、《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关于第七届理事会换届改选方案》,责成组织工作委员会执行。会议确定了会员代表名额及理事会候选人分配方案,并就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等人选进行了初步讨论。本届领导候选人应以会员为主体,自下而上以自荐和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推选,由理事会审定,经会员代表大会投票选举产生。会议要求2007年10月30日前各分会、地方学会按照《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员代表名额分配方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候选人名额分配方案》上报会员代表及理事候选人名单,会议决定2007年11月9日~11日在沈阳召开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六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最终确定会员代表及理事候选人名单,并上报中国科协。

五、王金新作了学会此阶段财务报告,会议对前阶段财务工作表示满意。

六、会议对各分会的换届工作及发展会员、搞好分会改革等工作作了部署,各分会表示要按总会部署,搞好工作。

七、会议同意康复辅助技术与工程分会的筹备工作,由秘书处向中国科协提出成立分会的申请。

本会议纪要已征求未到会常务理事意见,一致通过。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2007年9月23日